WEDCV155VD5RRV515DV |
內容簡介
中國首位諾貝爾文學獎被提名人林語堂英譯著作
古典詩詞散文精選,深入體悟華文視野亙古智慧
全球最大出版商藍燈書屋(Random House)邀約好書
美國出版史上暢銷傑作 西方讀者瞭解孔子及其學說之入門作
◎系列緣起──關於林語堂與英譯作品
本系列書各篇均為林語堂先生自中國古典典籍與小品中選輯菁華,進行英文譯介,名家作品對照林語堂的英文名譯,可謂珠聯璧合。語堂先生曾在《古文小品譯英》(The Importance of Understanding)序文說:「我所喜歡的文章…,那些對我有無形影響的老朋友,他們表達的情意真的是歷久彌新而又令人驚喜。我挑選的自然是最好的文章,是我誦讀之後不能忘懷,並使我有所了悟的文章。不能引起我心靈共鳴的文章我是不翻譯的。」又說:「翻譯是很微妙的工作。唯有能夠和作者情意相通的譯者才能翻譯得好。因為譯者實際上是以另外一種語言文字替作者發言,如果兩者不像是老朋友一樣,這怎麼能辦得到?」語堂先生期望藉由他的譯文,傳達其閱讀的激動心情,與讀者共同分享閱讀中國古籍經典的驚喜與歡愉。
本書是林語堂於1938年應全球最大的圖書出版商藍燈書屋(Random House)邀約而寫,列入現代叢書(Mondern Library),在美國出版史上曾歷經數十年仍銷售不衰,是第一本系統性以英文向西方讀者介紹儒家學說的書籍,作者林語堂自司馬遷的《孔子世家》、《禮記》、《孟子》、《論語》、《中庸》和《大學》古籍中進行編選翻譯,架構全書系統,在翻譯原典時,作者不加任何評論,而將原文分段並加段目,只在必須解釋觀念的發展或名詞的含義時加以注釋,使讀者更明白文章的紋理,或更能了解持論的經緯。本書於出版後廣受美國讀者的歡迎,一直以來皆為西方讀者瞭解孔子及其學說的入門之作。
英譯者簡介
林語堂
清光緒二十一年(西元一八九五年)十月十日生於福建省龍溪(漳州)縣。上海聖約翰大學文學士、美國哈佛大學比較文學碩士、德國萊比錫大學語言學博士。曾任北大、北師大、女師大教授,廈大文學院院長、南洋大學校長、中國筆會會長。於三十年代創辦《論語》、《人間世》、《宇宙風》等雜誌,開創了幽默與性靈文學的文風,同一時期,發明中文的「上下形檢字法」,在四十年代據以發明,創製中文打字機,一九七二年並用以編纂《林語堂當代漢英詞典》。一九七六年三月廿六日逝世於香港。
著有《吾國與吾民》、《生活的藝術》、《京華煙雲》等書,並將孔孟老莊哲學與陶淵明、李白、蘇東坡、曹雪芹等人的文學作品英譯成書,共六十餘種,多數譯為幾種或十數種文字,暢銷國際,是一位以英文書寫揚名海外的中國作家,也是集語言學家、哲學家、文學家、旅遊家、發明家於一身的知名學者。
編校者簡介
黎明
國立中山大學文學學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育碩士。曾任聯合國秘書處翻譯專員、香港政府新聞處處長、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社長。著述有:《中國文學史》(英文本)、《風暴十年》(英文本編譯)、並與林太乙女士合纂《最新林語堂漢英詞典》。
目錄
新版推薦序 Second Edition Recommendation Preface 張曉風
新版推薦序 Second Edition Recommendation Preface 馬健君
新版導讀 Second Edition Sparknote
初版編校序 First Edition Editing / Proofreading Preface 黎明
第一章 緒論(節譯)Introduction
第二章 孔子生平 The Life of Confucius
第三章 中庸 Central Harmony
第四章 倫理與政治 Ethics and Politics
第五章 孔子的格言Aphorisms of Confucius
【新版附錄】
孔子的智慧(上) 白話文語譯
Second Edition Index:The Vernacular Chinese of The Wisdom of Confucius I
序
推薦序
學貫中西,百年一人──
兼具「君子」與「文藝復興人(Renaissance man)」之美的林語堂
張曉風(作家)
在中國,在古代,如果你要讚美一個人(哦,所謂人,指的當然是男人),用的字眼可以很簡單,你稱他為「君子」就可以了。君子怎麼解釋呢?它意指一種受過完整教育,品德優美,宅心仁厚,不與人爭卻又頗有擔當的人。然而,「君子不器」,由於他的養成教育極好,所以他不適合作一個職業賣麵包的人或製車輪的人,他不投入實務的有價的操作,他該作的事是社會的精神導師,擘畫十年或二十年後國族該有的走向。
在西方,在中古之後,如果你要讚美一個人(哦,抱歉,此處所指的人仍是男人),該用的字眼應該是Renaissance man,我姑譯為「文藝復興人物」。此詞的意旨和「君子」大致類同。例如,兩者皆同樣博雅多禮,同樣自期自許以天下為己任,但後者卻多了些務實的本領,有點像孔子說的「多能鄙事」。不過孔子在說這句話的時候,竟不免十分抱歉的先加一句「吾少賤,故……」。由於年輕時候卑微貧苦,孔子學會一些雜七八拉的技能,究竟是哪些技能?孔子沒說,想來其中有些是不登大雅的,例如煮飯。Renaissance man卻不一樣,他們是「吾少貴(他們皆是識字的貴族),故多能伎藝」,這些伎藝包括儒家的音樂、射擊(或劍術)、駕駛、數學,以及儒家所沒有的現代天文地理知識,以及嫻於航海或機械的種種本事,算來「文藝復興人」應該是一種「極優良人種」。
我所知道的林語堂先生其實就是很難得的兼具有「君子」和「文藝復興人物」之長的人。前者比後者多一份優游園林的隱逸雅緻,後者比前者多幾分新時代男兒的彗黠矯健。
林語堂先生是民前出生的人,算起他的身分是既貧賤又富貴。他是福建漳州人,家住山區。那一帶原是窮地方,卻山清水秀。他的父親是一間小教會的牧師,薪資有限,但因教會和洋學堂有關係,林語堂因而擁有極好的教育資源。林氏自小穎悟,再加上環境關係,使得他的英語能力無人能敵。林氏啟蒙之際,在那個時代,多少要熟讀一些經書,所以他也就很自然的學涉中西。林氏後來又留了美、留了德,並且取得語言學方面的博士學位,但那頭銜和他一生的風雲際會幾乎沒有什麼關係。他的一生和什麼有關呢?譬如說,他是個健康愉悅的男孩,且是個極佳的短跑選手,這一項後來被他妻子視為優點(她曾在運動場上見過他的風姿),因而願意「下嫁」。妻子的廖氏家族非常富有,對林氏的前半生極有助益。
林氏的另一貴人是胡適,他曾「偷助」林氏一千銀元(若干年後,林氏知情歸還)。胡之所以助林,表面看是胡的俠氣,其實也是林氏來自家人寵愛而養成的風發意氣,令人愛重。
林氏的真本領是寫作,中文的以及英文的。
此外,林氏懂得向中國人推銷西式「幽默」,並且向西方人推銷中國的放達疏淡。在那個年代談幽默,喊打的人其實不少。一般思想親共的人哪能容得你一杯咖啡一塊蛋糕,並且言笑宴宴來論「幽默」呢?他們希望你「廿四小時都在為人民服務」。至於真正的人民是不是「被服務了」或「被殘害了」,那才是天知道。林氏的書多年來一直都是老共轄區內的禁書,但林氏向美國外銷中國文化這一部份卻極為成功。林氏的英文著作分三種,其一是創作,如《生活的藝術》。其二是改寫,如短篇小說,其中〈碾玉觀音〉一篇有極好的新詮釋,把個無聊的鬼故事,寫成了經典愛情。後來姚一葦教授所編的〈碾玉觀音〉,劇本就是承襲林氏了不起的新詮(而不是採用明人重述的宋人平話)。其三是中翻英的翻譯,如張潮的《幽夢影》。三者皆是才子作,各有勝境。
林氏是少數靠一枝筆而活下來的文人。更奇怪的是他的「筆潤」來自美金,這大概是中國五千年來沒有的事。後來的美華作家如湯婷婷或譚恩美也曾暢銷一時,但她們畢竟是華裔美人。最近寫文革故事的哈金當然也算一員猛將,但還差林氏一截。林氏著作又多又好又極富使命感,百年之內恐怕很少有人能接近他所締造的光榮紀錄。
可是,林氏晚年為了想製作一架中文打字機而耗盡心血和金錢,機器終於做出來了,卻因沒人肯生產而成廢物。林氏和「文藝復興人物」一般,是自認有能力駕馭機械的人。林氏當年為之瘋狂投入的那一搏,其中種種艱辛,在電腦時代輕易就解決了。四十年前已謝世的林氏,如能看到電腦中文打字之便捷,恐怕不免為自己浪擲的時間而嘆息吧!
不過,以他的的性格而論,他大概也是「終不悔」的。
林氏安息在陽明山腰的故宅庭園?,面對著他生平最深愛的觀音山夕照。人世無常,什麼都會過去,書,也許是比較接近永恆的一種存在。在作者離世許久之後,仍繼續發言。
欣聞正中書局刊印林先生所譯英文書八種,並且是中英對照的,故欣為之序。
導讀
具普世化絢麗色彩、選材精緻妥當,讀來有幸福感的《孔子的智慧》
傅佩榮(台大哲學系教授)
在二○○八年北京奧運的開幕大會中,全世界的觀眾都領教了孔子思想的特色,誰不喜歡「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誰不嚮往「四海之內皆兄弟也」?誰不肯定「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行為規範?
如果想進一步了解這些話語背後的哲學觀念,或者深入認識孔子這位古代哲人的性格與言行,那麼對無數不懂中文的各國朋友來說,林語堂先生的《孔子的智慧》是首選的參考書。這本書先以英文寫成,再譯為中文,那麼對中文讀者而言,要如何評價它呢?
一般人研究孔子,主要的依據是《論語》。這一點自無問題,但是由於《論語》是由五百多章獨立的文句所組成,缺乏完整而系統的論述,並且現代人大都以朱熹的注解為解釋標準,以致孔子的思想反而變得模糊不清。林先生認為這樣不妥,所以他在選材時,除了《論語》之外,還大量採用了《禮記》中的篇章,如《經解》(介紹六藝)、《哀公問》(討論禮儀)、《禮運》(描述理想社會)、《學記》(探討教育)、《樂記》(說明音樂)。如果沒有這些篇章所談的內容,孔子思想不是稍嫌貧乏了嗎?
當然,林先生不會忽略孔子思想的發展,在這方面他依傳統的辦法,把「四書」中的另外三本,亦即《中庸》、《大學》與《孟子》,也作了扼要的介紹。如果想了解孔子塑造儒家思想的主要線索,以及後續推展而成的新穎觀點,則這些著作確實是不可或缺的。
為了完整介紹孔子生平,林先生直接徵引了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中的全部內容。對中文讀者而言,文言文之後有流暢的白話文翻譯,所以讀來興味盎然。一方面有文言與白話的對照可看,同時更有中文與英文的對照可以欣賞,於是使閱讀本書的感受變得十分特別。
孔子走出他在歷史上的時空框架,與我們現代人以白話文直接對話,親切可喜不在話下。他的思想又以英文這種國際語言展示在我們眼前,好像由此彰顯了普世化的絢麗色彩,使人在驚艷之餘又多了幾分自豪之感。事實上,孔子原本就是世界水平的聖哲。德國哲學家雅斯培曾撰《四大聖哲》一書,把釋迦牟尼、孔子、蘇格拉底與耶穌,並列為影響人類最為深刻的人物。
林語堂先生在這本選編材料的〈導言〉部分,提出他個人研究孔子的心得。在談到「孔子思想的特性」時,他指出五點:一、政治與倫理合一,要以道德為基礎,建立合理的政治制度,由此造福民眾。二、由禮樂推展為合理化的社會。三、核心理念是「仁」,從「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到推己及人,形成和諧社會。四、以修身為治國平天下之本。五、讀書人是「士」,其目標是成為「君子」,修德行善而樂天知命。
接著,林先生談起「孔子的品格述略」,這一部分是最值得一讀的,因為孔子在此充分顯示了真人的味道。他有使命感,因而充滿自信;他感情豐富,喜怒哀樂既自然又恰到好處;他坦誠直言,表現生動的幽默感。孔子的生活是充實而快樂的,林先生說:「這和宋朝理學家那種窒息生機大煞風景的教條是大異其趣的。」
林先生本人是一位基督徒,這使他在評價中西文化時可以站在一個較為平衡的位置上。他在短短二十多頁的導言中,就多次以摩西及耶穌來與孔子作為對照比較,藉此突顯東西方的聖人「心同理同」的深刻涵義。這對西方世界的讀者來說,自然深具啟發性;對我們中文讀者而言,也不難由此體會人類所共有的心靈勝境。
在介紹儒家思想時,我總是難以避免會提到自己的研究心得,其中最主要的觀點即是「人性向善」。林先生是前輩學者,他沿用「人性本善」一語時,不忘強調教育與修養的重要,因此大概也不會反對人性向善之說。我推薦這本書,因為它選材精緻而妥當,使人讀來會有一種幸福之感。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0918267
- 規格:平裝 / 360頁 / 16k菊 / 14.8 x 21 x 1.8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語文:中英對照
- 本書分類:> > >
對於深愛著太極拳的人來說,當然是要每天都練的,所謂「一日練拳一日功,一日不練一日空」,而且對於不同的目的、不同的階段,練習太極拳的時間也是有所差別的。 初學太極拳,早晚各一刻鐘為宜 對於初學者來說,如果僅僅想保持身體健康,可以每天早晚各一刻鐘,也就是每天30分鐘以上。鄭曼青前輩提到過早晚各七分鐘,還是少了點兒,可以增加一倍,也就是十五分鐘。這樣每天大概有半小時的樣子,對於身體無大礙,練拳沒有很高要求的朋友來說,可以很好的保持身體的健康。 ... 初學太極求健康,練拳時間需加倍 如果既是初學,又身體有恙,想通過太極拳恢復身體健康,建議每天練拳一小時以上。當然,也可以將時間分開來,比如早晚各半小時。因為身體有恙,練拳應多追求松活舒展,可以適當高身法,不必要追求低架。這樣可以幫助身體舒活,幫助補氣養血,幫助人體恢復健康。 久學太極要提升,日練太極兩小時 練習太極拳久了,初步獲得了太極拳的健身養生效果。這個時候如果想進一步的尋求突破,穩步的提高,更多的獲益,最好能夠每天練拳兩小時以上。時間也可以分開來計算,但不要過於分散,以兩三次以內為宜,也就是每次練拳最好都在半小時以上,最好每天的某一個時段練拳時間和量都要比較集中。每日的太極拳練習,練拳一遍為松活身體,練拳兩遍為恢復感覺,練拳三遍才開始提升水平。按照老架一路三十分鐘一遍來計算,每天三、四遍老架一路,僅僅可以算作是讓太極拳水平穩中有升。 ... 追求太極真諦,每天四小時不算多 久練太極拳,擁有一定的水平,並且希望更好的體悟太極拳,修煉太極拳,致力於提升太極拳水平,最好能夠每天四小時以上。和第三種情況一樣,最好每一天都有一個時段練拳相對比較集中,可以連續操練個五遍以上。有了這樣的量的積累,才可能獲得太極拳水平的不斷提高,不斷地實現太極拳層次水平的突破,以及切身體會到前輩們拳經拳論里的各種表述。每日如果能夠練拳四小時以上,比前面的兩小時,效果不止翻倍。因為每日前兩遍拳僅僅是恢復,第三遍拳以後開始不斷的獲得提升,因而效果更加。如果是久練太極拳,真正的愛上了太極拳,那是投入再多的時間自己都不滿足的。 練太極拳的常見錯誤 1.急於求成,急於追求數量,造成動作不紮實,不到位。2.練拳時心浮氣躁,應付差事,造成動作馬馬虎虎。3.呆板僵硬,直來直去,硬來硬去,好像長拳慢練。4.松松垮垮,看似柔軟,其實是鬆懈。5.「照葫蘆畫瓢」,不求甚解,與規範動作相去甚遠。 ... 練太極應當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和習慣 「太極拳以靜御動,雖動猶靜,故架子愈慢愈好」,這話說的是太極拳緩慢的特點,道出了防跌的功能。太極拳動作如抽絲,行步如貓行,小心翼翼,步步為營,久而久之,習拳者自會養成謹慎小心的良好習慣,如遇危急也不慌張急躁。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質與習慣,行路處事也就輕盈自如,不易跌倒。
文章來源取自於:
每日頭條 https://kknews.cc/fit/9vbpbkl.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426909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彰化便秘或腹瀉治療中醫埔鹽長期頭暈看什麼科仁愛鄉注意力不集中治療中醫埤頭常常心悸看什麼科
竹山鎮白天沒精神治療中醫 社頭白天沒精神改善中醫診所 網路評比不錯的南投中醫診所,自律神經失調改善很多大城睡眠品質變差中醫推薦 鹿谷鄉情緒緊張治療中醫 彰化這間中醫診所看診態度好,睡眠障礙改善很多二水打嗝中醫推薦 中州科大附近推薦常常心悸中醫推薦 網友都推薦到這間南投中醫診所,失眠睡不著改善很多南投瞳孔擴張或收縮改善中醫診所 田尾手抖看什麼科 治療有成效的鹿港中醫診所,失眠睡不著改善很多